◆本網頁圖文版權所有,若有轉貼、引述請先取得同意◆

##EasyReadMore##

評選感言-詩文類

文/李敏勇(詩人)

 2010年綠島人權藝術季「人權與和平」圖文徵集活動,「詩文類」分「台東國中高中組」、「全國大學及社會組」、「全國國中高中組」,三參賽類組進行。

 今年參與徵集活動的詩文作品,件數不多。不過,有些受難者及家屬投交作品,參與「全國大學及社會組」競賽。鑑於受難者及家屬有其特殊體驗,而主辦單位亦主動邀請具有受難者及家屬身份的作家提供作品參展,經研議後將投稿參與徵集活動的受難者及家屬作品,部份列入競賽,部份改以另類參展。

 「台東國中高中組」首獎缺。陳姿廷〈船與風〉列入優選。以船比喻政治受難者處境,以風比喻相對情境。政治困厄在槍聲、在啜泣中顯示,襯托出綠島的政治監禁與人權受壓迫歷史。

 「全國大學及社會組」,首獎為許倚寧〈自由信〉;優選四名:黃振聲〈我們踏過千次萬遍的地方〉,何育綺〈火燒島的童年〉及楊淑安〈囚禁的綠島〉、郭欣瑜〈悼念〉;佳作五名:詹斐雯〈火燒島~政治,罪犯,人權〉,董維昕〈白色歌劇〉,蔡佩珊〈白色綠島〉,歐陽芸容〈孤獨的島,那年〉,楊秀然〈陪蠟像開始對話〉。其中,首獎許倚寧〈自由信〉,以受難者的我和遠方牽掛的人兒之間相對期待的信息形成連帶感,而以幻化為一縷縷乳白的灰燼當做信息形成實際連帶,極為生動。優選作品〈我們踏過千次萬遍的地方〉作者黃振聲,有受難人身分,回敘50年代切身體驗,深刻感人。何育綺〈火燒島的童年〉以兒時的場域經驗,經由散文形式,用童騃性面對那一頁歷史;楊淑安〈囚禁的綠島〉和郭欣瑜〈悼念〉,都用白色反喻火燒島的政治受難,描述了人權、和平的困境。詹維昕〈白色歌劇〉、蔡佩珊〈白色綠島〉、歐陽芸容〈孤獨的島,那年〉,楊秀然〈陪蠟像開始對話〉,無論詩或文,亦都有細密的反思。

 「全國國中高中組」首選缺,優選作品陳英立〈如果用火燒〉,從火燒島的意念延伸,演化燒塑的形影,具有歷史況味。

 參與徵集的黃振聲作品〈生死交響曲〉、〈死囚房的一夜〉;張象濟〈百煉鋼〉,黃春蘭〈遲來的遺書〉,雖未在「全國大學及社會組」入選,仍列為「受難者及家屬」作品,列入參展。其中,黃振聲有多件作品,回首自身經歷,見證歷史。而張象濟的〈百煉鋼〉突顯一九五○年代白色恐怖歷史中的紅色見證,雖是追記,仍透露紅色革命從中國大陸飄向台灣的種子。

08:51 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