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本網頁圖文版權所有,若有轉貼、引述請先取得同意◆

##EasyReadMore##

觀眾多元意見

-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觀眾問卷調查(三)

文/曹欽榮


問卷中遊客建議欄

  本次調查特別預留單頁【建議欄】篇幅,主要分為三部分:看展後感想、對園區建議、觀眾通訊欄;以下針對感想,擇要分享觀眾所寫紀錄:


觀眾在「新生訓導處展示區」「教室區」填寫問卷。(曹欽榮 攝影)



一、感想:

(一)關於認識歷史
  • 初來綠島時,只覺得這是一個美麗的小島,以為只是關過大哥的地方,參觀了這裡之後才知道原來綠島還有這麼段故事。
  • 了解一些當初被關在這邊的人的事,知道他們的感想,可惜我不清楚白色恐怖的歷史,只有聽過而己。影片做得不錯!
  • 這次參觀使我了解了台灣以前所發生的故事,一些人遭到殺害,都是現在想像不到的。
  • 觀眾調查問卷建議欄
  • 讓人更了解以前台灣的政治背景和綠島的文化。
  • 對前人感到敬佩,沒有他們的努力,就沒有現在的台灣。
  • 讓人更了解白色恐怖時期的一切。
  • 比較了解一些歷史,空間規劃理想。
  • 充滿著以前的紀錄與文化很棒。
  • 不錯,多吸收一些不了解的歷史。
  • 展現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,很棒,也讓我知道更多有關這樣的資訊。
  • 對於歷史的深入了解,再次感動。
  • 非常好,國家提供了一個讓後人知道歷史真相的地方,對後代子孫非常有幫助。
  • 保留歷史原有的事物,對於過去的歷史或許我還沒出生,但在參觀此展示區讓我對過去有所了解~感覺又上了一課了~收獲不少。
  • 感覺實際參觀比書本上教的印象還來得更深刻,也更了解到他們實際上的生活有多不自由。
  • 展示以前留下的文物,和曾經面對過白色恐怖的人的影音都令人很感興趣,特別是蠟像,真的很逼真。
  • 蠟像的部份很逼真,可以親身體會他們生活的狀況,照片的部份也有詳述,讓我們了解過去所發生的事,了解他們在新生訓導處都在做些什麼。
  • 看到許多以前留下的文物,雖然無法深刻體會他們以前待在這的感受,但也可稍微了解這段歷史。尤其是蠟像,很逼真!
  • 原來對政治受難者這個名詞很陌生,由這次的參觀讓我進一步的了解。
  • 歷史的部份可以再更詳盡一些,更能了解白色恐怖的內容。
  • 「青春.歲月」展示區受難者檔案照片展。(曹欽榮 攝影)
  • 我覺得可以藉此機會知道以前發生的事情,我覺得還不錯,讓我們不會覺得好像白來綠島,吸收很多豐富的資訊,很好。
  • 雖然對白色恐怖不熟悉,但看了文物後仍覺得很難過。
  • 喜歡除了關於新生訓導處的資料,還有從前綠島人生活的資訊。
  • 重新了解歷史,可以再增加更多展覽品。
  • 時代的產物與歷史背景,讓一下代的人可以更深刻的體驗。
  • 很逼真,且不單只是從文字上了解,還可透過實體深刻體會!覺得現在的我,真幸福,不用被打壓,也不用蒙受不白之冤!
  • 是個替白色恐怖的受害者發聲的地方,對民眾來說是好的。
  • 不能因為思想之場的不同就實施血腥鎮壓,和平來之不易,要珍惜。

(二)關於自由、人權
  • 自由誠可貴。
  • 能生在「已經」思想自由的年代實在太幸福了。
  • 自由真好。 
  • 不錯,人人有做國家公民的權利。
  • 人權的自由真可貴。
  • 人權自由是普世價值。不自由,毋寧死。不論任何政黨都應將人權、自由視為國家重要的規範。
  • 關不住的心靈,雖然身心受監控,但人們心中的真理、自由嚮往是無法被改變,歷史終將還給正義。
  • 對目前的自由斐然感到滿足;對過去受難者感到遺憾,心有戚戚焉。
  • 新生訓導處展示區內老舊的屋舍,還有很多以前留下的痕跡與從前被關在監獄內的人遺留下來的物品,看著看著,慶幸自己不是生在那不自由的年代,同時也興起了鼻酸。
  • 想想:自由、人權真的很可貴,也相當重要,當局者要重視。
  • 重視人權,感懷前人以他們的自由換取下一代的幸福。

(三)關於展示
  • 充滿嚴肅的氣氛。
  • 對於一些遺留物的展示,感到雖然這些因各種奇怪理由而被囚禁的人,心靈上卻沒有因此而受挫折,感到欽佩。
  • 對監獄印象深刻。
  • 灰暗、寫實、恐懼。
  • 蠟像栩栩如生,走進「寢室」小片刻,感受難以言喻。在上課區的現場小椅子小坐,坐如針氈。「勞動改造」看到受難者種出各種蔬果,改善綠島的物產生態,心想:如果他們不是當時的身份,而是「農改人員」等等,那會是多美好的結局啊!
  • 實體作品展示,讓遊客能清楚的了解當時生活情景,希望綠島園區能有更多更多類似的展示方式,呈現更多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。
  • 蠟人像很逼真,展現當時的現實狀況,很棒很好體驗。
  • 人、事、物逼真。
  • 蠟像很逼真。
  • 新生訓導破展示-寢室區」擬真人像展示,觀眾印象最深刻(曹欽榮 攝影)
  • 蠻感動的。
  • 佈置、擺設可以更美一點,外觀也需美化一點,就可以吸引更多人囉!
  • 不自由中的自由裡面人像好真實,似乎能感覺到過去在裡面生活的人。
  • 多展示實物。不過蠟像栩栩如生,很厲害!
  • 不自由中的自由實在太栩栩如生了。
  • 雕像中人的部份表現得非常生動,看起來都十分像。
  • 很不錯!人做得跟真的一樣。
  • 蠟像很逼真,感覺他們以前的生活過得好困苦,很辛苦。
  • 有點荒涼。
  • 很寫實、很逼真,很不錯。
  • 很有想像空間,介紹的挺完整的,尤其是蠟像館,很有fu
  • 蠟像館的人物,參觀後真的讓人很印象深刻,讓我們了解到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。
  • 蠟像館滿真實的,讓人印象深刻。
  • 真實、生動、讓人記憶深刻,也更能體會當時的情景。
  • 油畫展及蠟像館做得真的不錯,建議去本島展覽,可吸引更多目光。
  • 蠟像很逼真,但我覺得展覽應該要更忠於原汁原味,目前的展覽有些過於美化。
  • 非常用心的呈現出以前受刑人在綠島生活自給自足的日子。
  • 蠟像館做得非常生動,也反應出當時受刑人在獄中的日常生活。
  • 這邊的蠟像可以很真實地反應當時的情況,真是逼真,圖片與文字的文辭描繪,也給我們描述了當時的景像,只是規模太小了點。
  • 感覺他們的生活非常有挑戰性,模型也十分逼真。
  • 不可思議。
  • 環境很舒適,蠟像都很真實,動線可以再調整。
  • 人物寫實非常的真實。
  • 新生訓處展示-留言區。(曹欽榮 攝影)
  • 人物模型工細,讓人感覺逼真,身歷其境。
  • 內容豐富,十分好看。
  • 規劃與人物景像都作的栩栩如生,可以更了解當時的一些情況。
  • 白色恐怖很恐怖。
  • 很有教育意義,加油!
  • 不自由中的自由場地,栩栩如生,相當寫實,介紹相當真實。
  • 人物太寫實,嚇到我了!歷史照片的展出很喜歡,有貼近該歷史的感覺。不過應要分級管理,有些兒童不適合參觀吧~
  • 第一次參觀,令人有新鮮感。
  • 小震撼。
  • 蠟像很逼真生動,有助於了解當時新生的起居,也許是為了讓參觀者融入當時情景,但燈光似乎太暗,讓人有恐懼感,其他地方也很用心,印象較深的,即為獄中人的真跡,樂譜,實在難以想像他們如何在封閉的環境下度過漫長的歲月。
  • 展出的文物,並透過蠟像表現當時的生活背景,可很快的感受到當時生活環境的被監禁的刻苦生活。
  • impressie, heavy, good exhibition
  • 人物寫實,很棒!
  • 一開始由民宿老板作了簡單介紹,對在網路上看到的蠟像極感興趣,實際欣賞後,真的很佩服,也認為這樣的展覽最符合也最適合辦在綠島,讓民眾了解認識。
  • 還不錯,有解說更好。
  • 體驗到不同的展示,覺得很新鮮,感受到其用心,作品展可再豐富些。
  • 服務親切。
  • 會希望可以進入蠟像監獄館內,但也知道會增加維護上的不易。
  • 如果有更多的擬真實境和蠟像就好了,只有一間房間有點少。
  • 外觀樸實。大壁畫很有臨場感與觀光留念價值。各展場清楚介紹「新生」由來、生活方式,對綠島人民的貢獻,受屈的無奈…影片可加強各小標題,分為不同主題的介紹之段落,可更加分明。冷氣很強、很舒適。
  • 現在跟之前的受刑人比較起來真的差很多。
  • 蠟像很真實,環境舒適。
  • 謝謝您們的用心。
結論及建議

  簡要建議如下:
  1. 加強台灣解嚴前後的社會變動資訊:觀眾29歲以下佔55%,加強年輕族群認識歷史(顯示具備完整白色恐怖歷史敘述展史中心或紀念館之必要性)。
  2. 加強外文導覽:因應外國遊客逐漸增加。
  3. 園區有免費中、英、日導覽摺頁。
    為因應外國遊客逐漸增加的趨勢,今後應加強外文導覽。(曹欽榮 攝影)
  4. 遊客來自地區分布廣泛:超過全台130個鄉鎮,多樣遊客背景。
  5. 遊客教育程度高:園區應提供更具深度及廣度的服務準備。
  6. 導覽服務:遊客到達現場最需要的是導覽,建議充實導覽課程。
  7. 集中園區的服務項目:導覽、休息、閱覽、飲食、紀念品、書店。
  8. 國際交流:外國人留言,反應不同紀念館觀眾的差異和文化背景。
  9. 黑暗觀光:七成休閒目的旅行,與黑暗觀光目的有差異。
  10. 綠島業者:本調查關於島嶼旅行的遊客數據,值得業者了解。
  11. 網路資訊:建立專人維護網路資訊,與觀眾互動,回應多元觀眾。
  12. 監獄歷史空間:如何使監獄歷史空間具故事性的導覽,讓觀眾了解歷史背景,相信能滿足遊客來綠島的好奇心,多數人並不知道監獄與歷史關係。
  13. 多元觀眾:不論從觀眾對展示偏好和建議/留言內容、來自地方,都呈現觀眾多元、多樣現象,過去園區之服務並未注意這項差異,這次調查的重要發現:人權多樣性和觀眾多樣性的博物館教育或溝通方案,有待探討。
  14. 志工參與:長期培訓花東地區種子志工,參與夏季導覽工作。
  15. 園區應長期培訓在地人作為種子志工。圖為2010年8月園區社區工作坊進行戶外導覽培訓。(林芳微 攝影)
  16. 感想與建議:眾多觀眾意見,有待逐項仔細討論,重視這些觀眾意見的方式之一,建議透過與園區現場第一線人員討論,並做成結論和改進方案刊登於〈曙光〉(建議保持每期發佈園區相關訊息,視為園區暫時性的博物館通訊專欄),寄發給留言觀眾,也是對博物館的砥礪,觀眾將感受不一樣的人權博物館互動和服務。

【全文完】

11:27 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