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本網頁圖文版權所有,若有轉貼、引述請先取得同意◆

##EasyReadMore##

海與島嶼共生的和平想望(上篇)

◤歡迎「沖繩姬百合和平祈念資料館」、「沖繩縣立和平祈念資料館」、「沖繩佐喜真美術館」三館館長8月29日至8月31日來訪◢

海與島嶼共生的和平想望
-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

文.圖/曹欽榮

▲新開館的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,具有現代建築收納傳統之美的特色。

旅行去博物館

 有一陣子台灣流行、傳唱沖繩歌手夏川里美的歌,近年日劇「篤姬」在台灣受到觀眾歡迎,歌與劇都與沖繩有關。台灣年輕族群自助前往沖繩旅行,風氣不減,旅行沖繩四處聽得到孕育自島嶼的歌,台灣旅行者或許倍感親切吧!台灣年輕人書寫沖繩的旅行書,在沖繩的拉麵店看得到,年輕族群旅行沖繩,已脫離過去旅行團、郵輪主要景點短暫一瞥的方式,他們的旅行更多了藍天碧海、島歌之外的異文化相遇吧!

 部落格書寫和影像結合所產生的異文化效應,提供旅人更多資訊、更容易進入當地生活的吸引力,除了親身接觸當地人、事、物,博物館最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的展演「在地文化」與旅人私密對話。2007年11月1日新開館的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,具有現代建築收納傳統之美的特色,是深入沖繩文化絕佳的對話景點。筆者在2006年初,隨台北藝術大學世界文化遺產考察到沖繩,參訪沖繩縣立博物館舊館,知道舊館即將結束,去年、今年兩次到訪沖繩,參訪遷移至新都心的新館,聯想到十多年前沖繩與台灣觀光熱之際,前去參訪沖繩縣平和祈念資料館、姬百合平和祈念資料館,如今也都蛻變為另一番面貌,沖繩的博物館蛻變是否意味著整體社會的動態變遷呢?

 
▲舊館位於那霸市首里,入口牆上坎入「1966年10月6日美國贈送給琉球人民的『琉球政府立博物館』」,當時琉球仍然在美軍托館之下。1972年5月15日琉球復歸日本之後,改名為沖繩縣立博物館。

 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的首要特色,是將博物館、美術館不同的任務融合在一起,集中共用空間,例如:大廳、信息中心、賣店、咖啡廳、企劃展示室、市民展示室、講堂等。將分立的機構功能,組合在統一的城牆意像的外觀裡,這是建築設計的挑戰。同一地點的建築體相容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事物與想像,會為當地市民和觀眾帶來什麼影響呢?新博物館似乎孕育了一個有別於日本本土的想像共同體,在保有自我身分認同的共存生活裡,成為南北縱橫數千公里的日本列島國家的一員?或是,新世紀的沖繩,借助綜合性的新博物館和美術館,更深切地擁抱傳統,描繪一個新的文化想像的未來?我們的近鄰沖繩在新世紀的博物館裡標誌身分認同,台灣的博物館又是如何看待他人、想像自我的身分呢?讓我們先來了解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所展現的博物館建築和展示之美。


建築之美

 旅人到達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,第一印象是博物館外觀好像一座巨大堡壘(沖繩人稱城堡為gusuku),進入主要入口前看到右側外牆立面有序地升高、層疊,創造右側美術館內部展示空間的變化。沒錯,遠望博物館建築環繞著新都心的商業區和綜合公園。沖繩石灰岩色調、向內傾斜的外牆,使得博物館建築體在亞熱帶海洋氣息的陽光照耀下,愈發亮麗,建築外觀整體形式呈現統一、本土色調的特色,顯現文化機構在地獨特的沉靜感。建築外觀形式和色澤的發想源頭來自琉球王國城牆的形體,除了從傳統的風土元素中取材,外牆體具有抵擋太平洋颱風侵襲、和強烈陽光直射的防護作用;外牆體圓角方洞具有韻律美感的開口方式,是本土形式的設計元素風格,創造了外觀封閉體的開放穿透感,讓陽光穿越、流瀉、進入博物館內,創造光影的躍動。這個手法不約而同的,也展現在高松伸所設計的沖繩國家劇場(浦添市,2003竣工),高松伸是以沖繩傳統竹編的紋理隱喻來展現傳統風格的現代建築感。
▲博物館主要入口,右側是美術館。

▲博物館外觀封閉體的開放穿透感,讓陽光流瀉進入博物館內,創造光影的躍動。

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座喜味城跡的城牆斜度、轉折圓弧,可看出博物館外牆的意像來源。

▲高松伸設計的沖繩國家劇院外觀與室內。


 兩者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現代性,根據電腦精確計算預鑄的PC版,工法準確,優美地展現科技融合設計意圖的弧線韻律美感。相異的是由石本(菊次)建築事務所、二基建築設計室等聯合設計的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是在雙層外牆之間,留設管線通行空間,便於維修(博物館總面積約7,200坪)。進入博物館之後,觀眾從大廳、賣店、咖啡店、信息中心的內牆與外牆間的更多設計巧思裡,感受到方洞透光的特殊光影變化經驗。兩座先後在沖繩完成的文化性公共建築,建築設計連結了在地性,在西方大型文化性公共建築(尤其是博物館)的後現代設計風潮下,沖繩公共文化建築走向地方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道路,全球性和在地性反映在沖繩建築的對比上,深具玩味思索的意味。

▲博物館大廳一樓賣店、二樓咖啡店,外牆方洞映入內部光影。

▲大廳的天光從高聳檳榔樹的葉片間灑下,頓時,白花花的光移動在觀眾家常話語之中。

▲博物館入口「來自彼岸的世外桃源」蔚藍意像,展開「在大海與島嶼中共存」的主題。

▲美術館入口的漆器紅牆,代表了沖繩傳統工藝的顏色。

 沖繩縣立博物館/美術館在功能上為了融合有任務差異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功能,除了以統一形式塑造外觀包覆兩館的內部空間,隨著公共或展示需要,或開口或封閉。建築平面機能具有傳統和現代雙重對偶的關係,博物館入口戶外展示傳統民家、高倉和湧田窯,平面對角的美術館戶外入口展示兩座風格互異的現代雕塑。大廳空間以“純淨的白”擴張或連結兩館的內部空間,眾所皆知西方美術館白色方盒子的意像,在大廳裡卻是隱喻在傳統生活的檳榔樹下,人們聚會話家常的戶外空間。大廳整體的白,在檳榔樹型體的設計轉化下,天光從高聳檳榔樹的葉片間灑下,頓時,白花花的光移動在觀眾家常話語之中。人們在博物館空間裡所感受到的時間流逝或停滯,不就是博物館這座保存文化精華,凍結文物時間的「時間機械」(time-machine)的特殊之處嗎!大廳空間寬闊高聳(14.3m,檳榔樹大中小共10顆),全白色澤,突顯了兩片藍、紅獨立牆-博物館展示入口的沖繩海空湛藍牆和美術館入口的漆器紅牆。以顏色的對偶關係再一次刺激觀眾想像博物館、美術館裡如何述說展示內容呢?藍代表了沖繩天空和海洋的顏色,博物館從海說起,傳達自然與人共生的關係;紅代表了沖繩傳統工藝的顏色,美術館要傳遞的是沖繩人民近代藝術創作的成就。【待續】

▲博物館戶外庭園有沖繩本島南方民宅和奄美式高倉展示。

▲美術館戶外庭園兩件風格互異的鋼材雕塑。

11:25 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